研究评论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因此将在新的高度推进,这对长三角意味着什么?长三角要实现现有价值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发展形成面对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如何协同和突破?

带着一系列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教授,他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找到一个利益协调和共享的机制非常重要。而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

image.png

用创新、改革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财经:长三角一体化推行20多年,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你怎么理解?

芮明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概念由来已久,不光长三角几个省份,国家层面也都在提,但这么多年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我以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需要我们用创新、改革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问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哪些机制需要创新设计。

例如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由于各省份经济有差距,虽然都觉得青山绿水好,但是各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在这方面的投入、技术总是有差异,有的省份生态治理薄弱一些,有的投入多一些就好一些,这就会呈现长三角生态体系的区域不均衡现象。生态是一个系统,哪一块不均衡,就会影响到区域其他地方,因此生态治理、生态恢复需要一体化,否则肯定会比较困难、效果也欠佳,生态问题尤其凸显一体化的重要性。

第一财经:那么,据你观察,过去有哪些问题没能解决?

芮明杰:其一,长三角区域有三省一市,这是行政区划,如何让分属不同行政区域中的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用现有的行政管理架构,解决这个问题,推进一体化发展,的确比较困难。

其二,经济、产业、生态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本身应该是一体化的,但是行政管理架构把它切开来分别管理。一旦有了行政区隔之后,各地区总是会从各自利益出发,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这就可能会有形无形地给市场设置一定的障碍,给自己的企业加以一定的保护,这样就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其三,既然各自有自己的利益,那么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利益协调共享机制的建立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现实世界中每个人、企业、政府都有自己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出发点不一样,这是正常的。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大家协同、一体化发展,必然存在不同利益诉求条件下的利益协调与利益补偿的问题。例如各省市经济基础不一样,政府都对本省市的民生负有责任,在此前提下,强调自己的利益都没有错。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一体化发展下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大家都能获益,共享创新发展红利,这样事情就好办了。如何设计利益共享机制,需要动脑筋、进行探索,需要创新和政策的支持。

长三角应该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财经:长三角一体化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长三角需要突破,究竟如何突破?

芮明杰:第一,行政治理和运营机制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在区域一体化协调方面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现在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有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但这些方式方法与机制的建立还在探索中。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通过成立共同基金,一起投资、分享收益,这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这只能做增量,对现有产业存量、生态存量的调整,可能就比较困难。例如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同构状况的调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等恐怕更多的是统一政策与策略,要三省一市各自努力协同才行。

第三,长三角历来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对国家的贡献很大,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近1/4。长三角区域理应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成为面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生地。在现今中国经济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刻,长三角能否通过一体化率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使经济充满更多活力,形成经济新动能,对国家有更大贡献?

第四,长三角能否成为长江经济带中先行发展的样板区域?长三角科技力量、制造业力量在全国数一数二,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造业革命,产业技术进步,长三角能否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否率先建成多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任务也很重大。

第一财经: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度?

芮明杰:我注意到很多文献涉及长三角要建立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问题,希望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与治理,提升在全球城市群中的地位。这样的研究很好。但是,必须认识到,城市只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集聚地,人们要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就业,就需要产业不断发展,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一个城市的产业不能优化升级,产业在衰落,那么人们会离开这个城市,即便这个城市十分美丽也会因此衰落,比如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鲁尔。

强调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就需要强调其背后支撑的产业体系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如果不能优化,产业不能更好发展,城市居住人口没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肯定会衰落。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城市建设要以产业体系、产业发展为基础,否则就城市建设而建设,城市可能就是一个空壳。

长三角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转型的路径何在?

芮明杰:长三角产业结构与全国有些类似,包括纺织、服装、钢材、造船、水泥等在内的传统产业对长三角GDP的贡献达到70%,而全国这一比例高达80%。这几年全国传统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增长疲软、利润贡献下降等状况,长三角传统产业也不例外。长三角的新兴产业对GDP贡献不大,但是增长速度比较快,显示发展的趋势。总体看,长三角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跟现代产业体系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美、日、德等国家产业体系中新兴产业占比大,成为主导产业,于是他们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居于优势地位。

因此我以为,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科研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应该通过产业一体化与生态的一体化,通过协力,率先优化产业结构,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重倒过来,从而带动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image.png

战略调整,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

第一财经:在你看来,哪些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痛点?如何进行调整?

芮明杰:其一,战略方面调整,应该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向进口替代战略。过去我们看重出口创汇,长三角也是创汇大户。但总体看我们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不高,高端制造、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需要大量进口,比如芯片每年进口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高端消费品进口也很多,这说明我们的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有缺陷。我们的产业体系中这些产品供给不足。

中国市场这么大,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已经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在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情况下,推进进口替代战略是十分可行的。例如长三角能否通过进口替代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把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起来,比如芯片、新药研发、高端医疗设备、新材料、飞机引擎等。因为进口替代是高技术产品,是我们并未掌握的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因此能否下决心做到替代,这一方面是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未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不被卡脖子、不受制于人。另外,很多高品质的消费品也可以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比如智能马桶盖、智能电饭煲等。我以为,长三角一体化如能率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为导向,集中多省市协同力量,解决产业发展痛点,必将利国利民。进口替代到一定规模,反过来可以继续占领国际市场。

其二,面对未来全球产业分工,长三角还需要技术储备。比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工业4.0、大数据分析、机器人等,我们必须跟上,必须布局。如果跟不上,会在下一轮竞争中失败。长三角产业发展,既要解决现实发展痛点,又要同时面向未来进行布局。

其三,长三角是鱼米之乡,享有“太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我们在考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时候,很少谈论和考虑现代农业。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育种、农业机械、农业技术,长三角不能因为发展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就忘了农业,农业现代化也应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长三角应该为国家农业的现代化进行探索,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比如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培养出像日本大米、和牛这样的优质农产品品种。

在长三角产业转型过程中,上海作为全球城市,将来必然是服务业占70%以上,这是城市发展规律使然。上海制造比重不会很大,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面向长三角,对长三角制造业、农业、科技创新等提供一揽子、系统化的优质服务。比如,上海的全球资源获取能力、资本市场、科技创新,还可以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原材料交易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这些是上海服务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上海服务品牌的内容。

image.png

第一财经:长三角产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到协同发展?

芮明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最重要,我以为需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上考虑。比如,江苏和安徽都在做环保产业,其实大家可以分工,在环保产业的上下游协同,其他产业也是如此。可以根据各地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产业基础,通过梳理不同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与供应链,形成协同效应。这个协同要靠市场与企业而不是政府,企业是长三角协同发展的主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能动性。鼓励区域内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区域内与区域外的产业领军企业进行对接。

第一财经:产业协同主要靠企业,那么政府的作用如何体现?政府能做点什么?

芮明杰:政府可以进行一些规划引导,可以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例如优化教育体系,培养更优秀的劳动者,提高现有劳动力的素质等,比如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很完善,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德国技术工人与工程师水平高、收入也好。政府应该营造长三角公平竞争的市场,让企业有动力,愿意再投资、不断研发创新,这样整体经济与产业发展才有活力。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 年 12 月 11 日。